查看原文
其他

昆明之夜:遇见春城的生活与诗|四时录

杨从周 九樟学社 2019-07-05

作者:杨从周(本文获作者授权,原文有删减)



编者按:

行记类文章,在真实记录时代样貌的背景中一抒胸中快意,大抵最是深入人心。无论是踏访名山胜水,还是独寻幽密之所,百姓家常的生活景像才是真实世界的本来样貌。然而,不论生活有怎样的无奈和重压,都别忘了抬头看一看,头顶的四季变化,因为生活除了苟且和朋友圈里的远方,还有眼前的诗。 




没有晚点,七点零五分,准时抵达昆明机场。透过机窗向外看,春城暮色蒙蒙,天还没有彻底暗下来。同行人说,西部与东部是有时差的。昆明机场已不是我几年前所见的空洞样子,而是有了蓬勃生机与特色魅力。


在今敏的《千年女优》中,女主痛苦的说“明明是那么喜欢的人,可是我已经记不清他的模样了。”新海诚《你的名字。》则更痛苦:“明明是那么喜欢的人,可是我已经不记得她的名字了。”一切都在遗忘,最美好的都会被遗忘。


穿行于这肮脏的街,阵阵烤串香飘来,引诱我回忆起河东区二号桥建新菜市场路灯下的烤串,那就坐下来吃点吧。别的客人点了不少,我站着等了一会,还没烤好。于是跟老板聊了几句:


—“请问,你们营业时间是几点到几点?”

—“晚上十点到四五点。”

—“很辛苦啊。”


老板听了我的感叹,放下了烧烤,抬头看了我一下。因为陌生人的一句话,他很感触,也许从来没有吃烧烤的人这样对他说过吧。那眼睛深含着不能言说的言语,穿过炭火,似乎要喷薄出来。但很快,老板又低下头,继续转动烤串,撒上一把胡椒,什么都没说,只有烤串“滋滋”的油炸声。



碳烟熏人,我看着烤串不断下架上桌,想起很久以前在《读书》上看的一篇文章:《被功能化的我们》。我们习惯了把烧烤档老板当成烧烤的工具,却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他们的生活感受。我,一个偶然经过的旅客,能做的也不过礼貌相待而已。


几年前看林奕华改编的舞台剧《红楼梦》,晴雯对宝玉说“你总是那么在意自己的内心,其实世界那么匆忙,没有谁会关心你的感受。”当然不是这样的,黛玉就很在乎。


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希望有人在乎自己的内心感受呢?可是生活匆忙,我们越来越被功能化了,被贴上不同的功能标签烧烤的、码字的、查水表的、收破烂的……


我再向老板问道:


—“冬天也营业吗?”

—“也开,就是最冻那两天早点收摊。”


真是感慨,如果我们清晨起得早,还可以回来这摊档吃早餐。也就是说,人们睡大觉时,烧烤老板还一直在忙前忙后——生意不好时,也许只是空熬夜了。虽然都在讨生活,但总有一些人比我付出更多,而收获却也只是一个朴素的生活。这就是“我们”如今的生活:光是活着已经竭尽所能他们的烧烤车上印着“清真”字样,这额外增添了我的感慨。


与我们同时来的有两位女孩,她们点了很多:


—“多点一些,作为老娘对你生日的补偿。”

—“那我点这些肉。”

—“点这么多,养猪啊。”

—“我晚饭都没吃啊,妹妹。”

—“好。老板,再给我们点两个啤酒。” 


坐了一会,人越来越多,看样子大家也是刚下班。我们的右边拼了两桌,陆续来了十位年轻人,最后来的人带着蛋糕,原来也是庆祝生日。我听不太懂他们说什么,但是看得出大家都很快乐,笑着闹着。四个女孩和六个男孩,青春的单纯的日子。他们都长得很漂亮,脸上还没有现出为生活所摧折的风霜。他们的小木桌上,啤酒一瓶瓶的打开,纸杯交错,欢乐的气氛在幽暗的灯光里生长。


同行人低声叹息:年轻真好,再过几年他们来这里吃烧烤也许就不会那么快乐了。我不禁要问:是岁月偷走了我们的快乐吗?我们为什么越来越难感到快乐?




踏春,还是脚踏实地的行走更有亲近春天的感觉。



走入樱花大道,眼前突然出现一大片樱花,马路两旁都是盛开的樱花树,太美了。于是掏出手机拍照。拍了几张,看到一位老板推着水果车来到樱花树下。


这时,老板把水果车停放妥当了,也掏出手机来拍照。他看我放下手机,对我说:“我每天路过都可以拍,让你们拍完我再拍。”恭敬不如从命,我就拍了几张樱花树下的水果。他的水果摆放很整齐,看得出是用心生活的人。


老板看我拍完了,举起他的设备开始创作。他左手持相机,右手护着围裙防止乱晃,先是从与眼睛高度接近的平行机位拍过去,琢磨了一会,大约是觉得背景太杂乱了,换成约45度仰角拍摄。可能是广角不足,他又往后撤了一步,上身稍向后仰,对比着樱花进行仔细的构图, 最后按下了快门。在一旁的我也跟着按下了快门。


老板的拍摄过程前后不到一分钟,创作完成后,他收起相机,推着水果车继续前行。望着他的背影,我很触动。



接下来的两个晚上,我又遇见了这位拍摄樱花的水果老板,并加了朋友圈把第一天拍的他的相片发给他。老板很喜欢春城的花,他说,樱花再开五六天就要落了。


交谈中得知,这位来自曲靖的水果老板,在昆明租了两间小平房,一间用于一家三口的居住,一间用来存放水果。他每天早晨七点推着小车去进水果,上午十一点开摊晚上十一点收摊,不开摊就没有收入。这构成了他的探春在春城春天的樱花道上,推着一辆木板车前行,承载着满满的各色水果,承载着一家人的生活开销,承载着一家人的幸福希望。


我问:你进货和收摊都是推着木板车走吗?

他答:是的。

看着眼前春城之夜樱花如霞的街,想到他一步一步用力走着,走在春城坚实的大地上这一画面,我十分感动。春城是美的,他是美的。


离开昆明后,老板给我发过一个微信,是一段夜樱的视频,料是晚上摆摊没有客人时的作品。另有几行文字生意一般,樱花依旧,祝你们天天愉快。


王小波在《万寿寺》中写道:


“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,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。”


诗意的世界不限于一次宏大的建构,它可以无处而不在,即便平凡如你我,在谋生的间隙里仍然可以保有一份发现诗、记录诗的自由。这位微信昵称“乡巴佬”的老板生动的解构了我喧嚣的不安:生活除了苟且和远方,还有眼前的诗。 


生活当然不可能俯拾即诗,但总有花开枝头。垂头丧气时,不妨抬头看看。眼前的诗,是生活的一部分,就像“丧”,也是一部分生活。而生活本身,是全部。



推荐阅读:


一只芭蕉院的360度侧记


皖南五日:在稻子成熟的时节,追寻食物的脚步 |【食物的家】前线报告Ⅱ


怎样的旅行才令人终身难忘?| 西学东渐


日暮乡关何处是|徽祠记补遗


长春忠灵庙: 被遗忘的“靖国神社”


国清寺游记|使徒行记


不是园林,胜似园林: 西湖十景之一的"平湖秋月"妙在哪?|园亭记


歙县:小溪村外 丛林寺|使徒行记


哈尔滨老道外 :在时间中倾颓


福建霞浦:日出照映,栖霞之浦|归乡小记



_ 完 _


由作者|杨从周|图文供稿

九樟学社编辑部


| 版权声明 |

本文版权归九樟学社及其作者所有

如需转载或投稿,请联系后台

| 联系邮箱 |

jiuzhangsociety@gmail.com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